上次说到为营救我的二叔,我奶奶带领家眷纺线织布,非常辛苦。那时全凭一辆纺车来赚钱,可想而知该有多么艰难。我奶奶和母亲、姑姑三人纺线织布的速度惊人。当时的集市是两天一个,他们竟然每集必去,一次可以织出一匹布,一匹就是十丈,那该是怎么样的速度可想而知!就这样,从土匪抓人的阴历五月份到八月十五前后,全家人筹集了赎出二叔的全部银子。他们看着这些成果,他们都非常兴奋。奶奶看着这些银子,仿佛就是儿子的命一样,更是百感交集。她要亲自去接儿子回家了,她不顾自己是小脚,要走好远的路,亲自要前去接儿子回家。
在如何能够把银子安全送到,大家集思广益想了好多办法。因为当时社会秩序非常不好,万一遇到劫贼,半年的辛苦岂不泡汤!当时正值八月十五,家乡人都有互相串门送糕的习惯。所谓糕,就是用白面发好加上枣,蒸成的类似现在的蛋糕那样形状的东西,叫做枣糕。一到八月十五前后,家乡的路上人来人往,家家都要蒸好糕,带着前往亲戚家探亲。有时好像攀比一样,互相比一比,看谁家的糕蒸得好看,煞是热闹。我奶奶他们就利用这个时机,用糕作掩护,把银元蒸在糕里,准备带着这样的糕,前去救我的二叔。
我奶奶决定自己前去救的二叔,她当时只身带着糕准备前往洛阳城南的宜阳县。那是怎样的艰辛,可以想见,没有任何交通工具,全靠两条腿走路,几十上百公里的路,谈何容易!但是救子心切,我奶奶竟然去了。当她走到洛阳西工(距离家乡三十多里)时,遇到了一位熟人,我奶奶以为遇到了救星一样高兴。那是谁呢,是她的外甥女女婿,这个人很热情,帮我奶奶拿着东西。因为一个枣糕,一般要七八斤重,加上银元,相当重。有人帮,那当然喜出望外。我奶奶也没有什么警惕,就交与他。开始还好,他跟我奶奶并排走了一段路,走着走着,他加快了脚步,把我奶奶落在后面。很快,我奶奶看不见他的踪影,他消失在人群中,可怜的我奶奶怀着复杂的心态,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,她只好回家等待。过了不知多少时日,那个亲戚把盛糕的篮子拿回来,糕已经被掰的碎碎的,银元已经没有了。在当时的社会,看到这写些,家人都欲哭无泪,呼叫无门。面对这样一位亲戚,说什么好呢,只好默默忍受!
这次被骗后,设身处地对我奶奶及其家人该是多么大的打击,忍受力差的,真的就会活不下去了。但是我奶奶决心带领大家,齐心协力重新开始,攒钱救子。
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评论